9月29日,在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書處舉辦的“海洋企業日”系列活動中,廈門斯坦道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與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馬劍教授團隊就“海洋藻類監測傳感器和營養鹽等監測儀器的技術提升及優化”合作項目簽約。
本次合作將高??蒲信c企業市場需求相結合,通過校企兩方專業科研團隊緊密合作,在原有的商品化水質監測分析儀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儀器性能,為監管單位提供更精準的海洋赤潮生態災害監測預警傳感器,護航沿海市民用水安全及水產養殖作業。
《海西晨報》對本次合作做了專題報道。
圖源:海西晨報 邵育洋
海水營養鹽自動分析儀樣機
流動分析技術因其儀器結構簡單、適用性高等特點,近年來逐漸成為海洋環境參數自動測定的主要手段,目前已發展出連續流動分析、流動注射分析、順序注射分析、序批式分析等多種分析流路。
經多年潛心鉆研,馬劍所在的廈門大學海洋環境監測方法和儀器研發團隊基于經典分光光度法和先進自動取樣技術,結合高精度注射泵實現納米級濃度準確測量,研發出了通用型、全固態、自動化的集成式水環境分析儀系統(integrated Syringe-Pump-Based Environmental Water Analyzer, iSEA),并于2022年首次將第二代系統(iSEA-II)應用于河口、海灣,實現了營養鹽五參數(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硝酸鹽、硅酸鹽)的船載同步走航觀測應用。
2023年,在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主辦的首次大規模南大洋海水營養鹽國際比對航次中,iSEA走航式(實驗室)營養鹽自動分析儀作為唯一的自主研究儀器亮相國際舞臺,比測結果優異。該儀器打破傳統模式,將海水營養鹽檢測從實驗室向現場在線全自動方向轉化,從技術到零件基本實現了國產自研,讓我國在海洋環境監測領域的獨立自主研發道路邁進了堅實一步。
多年來,我司與廈門大學校企聯合,研發團隊堅持以海洋環境科學研究的需求為導向,以分析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領域的新方法新技術為基礎,接連攻克海水中理化參數測定的難題,為海洋環境科學的原創性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研發團隊能夠持續聚力創新,推動我國更多海洋環境監測儀器高端發展并實現國產化。